塞浦路斯共和国,欧洲国家
Republic of Cyprus (CYP)
首都:尼科西亚 ┆ 官方语言:希腊语、土耳其语 ┆ 面积:9,251平方公里
主要货币:欧元 ┆ 国际电话区号:357
全国划分为六个行政区;尼科西亚、利马索尔、法马古斯塔、拉纳卡、帕福斯、凯里尼亚。凯里尼亚和法马古斯塔的大部分以及尼科西亚一部分由土族控制。
公元前1500年,希腊人移居塞岛。公元前709至前525年,先后被亚述、埃及和波斯人征服。公元前58年起受古罗马人统治达400年之久。公元395年被并入拜占庭版图。1571—1878年由奥斯曼帝国统治。1878年—1960年由英国人控制,1925年沦为英国“直辖殖民地”。1959年2月19日塞与英国、希腊、土耳其三国签订《苏黎世—伦敦协议》,确立了塞独立后的国家基本结构和内部两族权力分配;并同英、希、土签“保证条约”,由三国保证塞的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同希、土订立“同盟条约”,规定希、土在塞拥有驻军权。1960年8月16日宣布独立,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1961年加入英联邦。独立后,希土两族多次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1974年后,土族北移,并于1975年和1983年先后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和“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形成两族南北分裂局面。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5:3。在白色的旗地上绘有黄色的该国国土轮廓图形,其下有两枝交叉的绿色橄榄枝。白色象征纯洁和希望;黄色代表丰富的矿产资源,因为“塞浦路斯”在希腊文中是“铜”的意思,它素以产铜著称;橄榄枝代表和平,象征国内的希腊和土耳其两大民族对和平的向往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塞浦路斯人口83.73万人(2004年官方估计)。其中希腊族占77.8%%,土耳其族占10.5%,另有少数亚美尼亚、拉丁和马龙族。主要语言为希腊语和土耳其语,通用英语。希腊族信奉东正教,土耳其族信奉伊斯兰教。
塞浦路斯矿藏以铜为主,其他有硫化铁、盐、石棉、石膏、大理石、木材和土性无机颜料。近年来矿源接近枯竭,开采量逐年下降。森林面积1735平方公里。水力资源贫乏,已建立大型水坝6个,总蓄水量1.9亿立方米。加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皮革制品、化工制品以及部分轻工业等,基本无重工业。旅游业发展较快,主要旅游城市有帕福斯、利马索尔、拉纳卡等。
尼科西亚: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Nicosia)位于塞浦路斯岛美索里亚平原中部、濒临派迪亚斯河,北依横越岛国北岸的凯里尼亚山脉,西南同青松苍翠的特鲁多斯山遥遥相望,海拔约150米。面积50.5平方公里(包括郊区),人口36.3万(其中,希区27.3万,土区9万)。
公元前200多年,尼科西亚称“丽德拉”,位于现今尼科西亚西南,为塞浦路斯古代重要的城邦。尼科西亚是在丽德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建设起来的。曾历经拜占庭人(公元330-1191年)、鲁西格南诸王(公元1192-1489年)、威尼斯人(公元1489-1571年)、土耳其人(公元1571-1878年)和英国人(1878-1960年)的统治。
自公元10世纪末近1000年来,尼科西亚一直是岛国的首都。城市的建筑既有东方的式样,也有西方的格调,明显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东西方的影响。城市以威尼斯城墙以内的老城为中心,向四周幅射延伸,逐渐扩建成新的城区。老城区的丽德拉街是全尼科西亚最为繁华的地区。1489年威尼斯人占据塞岛后在城中央筑有圆形城墙和11座心形碉堡,至今仍保存完好。位于城墙内中心部位的塞利米耶清真寺,原是1209年动工、1235年竣工的哥特式圣索菲娅大教堂;1570年土耳其人入侵后,增修了两个尖塔,翌年,正式改为清真寺。1954年为纪念征服塞浦路斯的塞利米耶苏丹,才正式改名为塞利米耶清真寺。十字军东征时期修建的大主教府和圣约翰教堂是市内典型的希腊正教教堂,今已做为岛国文化研究部门的办公楼。此外,还有一些拜占庭时期(330-1191年)的建筑也颇具特色。内城小街细巷,因传统的手工艺、皮革商店多把货品堆在人行道上,曲折如同迷宫,漫步其中,犹如又回到了中世纪的古城。著名的塞浦路斯博物馆里还珍藏和陈列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罗马时期的各种文物。
从老城区向四周延伸出去的新市区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街道宽阔、市容整洁繁华,公路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发达的电讯事业、设计新颖、装饰豪华的旅馆和写字楼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人和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