軷
拼音 注音ㄅㄚˊ
部首
部外笔画 5
总笔画 12
ad2
详细解释

基本字义

  ㄅㄚˊ

  1. 古代祭路神称“軷”。祭后以车轮碾过祭牲,表示行道无艰险:“取羝以~。”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pat8[台湾四县腔]pat8[梅县腔]pat8[客英字典]pat8
  • 康熙字典

  • 《酉集下》《車字部》 ·軷 ·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5
  • 《廣韻》《集韻》《韻會》����蒲撥切,音拔。《廣韻》將出祭名。《詩·大雅》取羝以軷。《註》祭行道之神也。《周禮·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註》山行曰軷。犯者封土爲山象,以菩芻棘柏爲神主,旣祭,以車轢之而去,喩無險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旆。義同。*考證:〔《周禮·夏官》大馭掌玉路以祀,及犯軷。〕 謹照原文掌下增馭字。
  • 说文解字

  • 《卷十四》《車部》 ·軷
  • 出,將有事於道,必先告其神,立壇四通,樹茅以依神,爲軷。旣祭軷,轢於牲而行,爲範軷。《詩》曰:“取羝以軷。”从車犮聲。蒲撥切
  • English

    sacrifice

    ad1
    軷字组词
    热门查询
    ad4